一、旅游产业融合指的是?
旅游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
更大的发展,还在于农业、文化、养生、运动、养老等非配套性产业,也都与旅游过程及吸引核深度融合,形成了融合产业群体,包括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实景演艺、养老度假、医疗等
二、跨界旅游和产业融合未来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结构性调整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引导,表明在未来的产业升级中,GDP的结构调整中旅游产业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2、旅游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吃住行游购娱,还包含文化体验,是一种本地生活的异地化。
3、跨界与融合未来有这样几个趋势:产业链的融合、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旅游与生活方式深刻结合和融合。
三、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前沿是什么?
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前沿在于挖掘和发掘乡村文化和传统特色,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此外,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成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例如,通过数字平台的建设和利用,可以实现在线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服务,促进旅游和农业的深度融合。
此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前沿,通过实行绿色经济理念,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乡村旅游和地方特色产品的更好发展。总之,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前沿是在产业资源整合、文化创新、数字化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实现更好的旅游和地方经济发展。
四、旅游产业发展背景?
随着居民出游需求增多,我国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游消费市场,同时,旅游消费端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国内旅游行业产品过剩,资源让步于产品,90后成为市场消费主力,游客需求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和细分化,旅游消费更加注重品牌、品质、服务、体验,这些消费端变化推动旅游产业向复杂化和精细化发展,倒逼旅游业供给端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使得整个旅游行业面临深刻变革。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从观光游主导阶段进入休闲度假游主导阶段,从单一的旅游时代迈入“全域旅游、泛旅游、旅游+”新时代,旅游产业呈现出多元并茂的发展趋势。文旅融合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五、怎样做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要想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树立鲜明的主题旅游形象,实现文化资源保值增值,必须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开发,沿历史发展脉络,融入蒙古族原生态文化和现代文化创意,以新型的旅游产品为载体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要进一步挖掘知名旅游景点景区的文化潜力,对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景点景区,以迎合当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现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民族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特色等,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其打造成引领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从不同层次向外界展示和宣传全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引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热点地区建设,以名镇、名街建设为重点,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聚区。另外,我区文化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体验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存在既重复又割裂的现象,品牌效益难以发挥。只有将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进行优化重组,才能使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互补优势,形成优质文化旅游产品链;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资源共享,才能满足游客对文化内涵的需求,才能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经济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全区文化旅游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发挥规模效益和联动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创新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注重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把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文化旅游化需要培育多样的旅游载体,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拓宽游客的参与领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元素贯穿其中,让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一同肩负起我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使命和责任。当前,内蒙古旅游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雄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十三五”宏伟蓝图的徐徐展开,我区必将迎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春天。
六、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路径?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主题鲜明,内容全面,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明晰,措施得当有力,是一个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日前,额尔古纳市委书记文进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文进磊表示,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通篇核心是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生态价值的直接、间接和融合转化,将呼伦贝尔的生态优势以多渠道、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方式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额尔古纳市将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七、如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精神文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八、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目的?
发展体育旅游的意义在于首先是盘活体育场馆资产,使之产生效益;其次是带动当地吃住行以及特色产品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有助于发展壮大体育产业(除竞赛业、健身娱乐业以为,旅游产业应该是贡献最大);
第四,通过体育旅游增强大众健康意识和健身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竞赛业、娱乐业;
五,成为新业态,贡献经济增长等,所以,需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九、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以提供旅游服务和产品为主要手段,推动相关的商业活动、文化传播、文物保护等多领域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文化软实力:通过推广本土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加文化知名度,提高文化软实力。
2.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 丰富旅游品种: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能够丰富旅游品种,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4. 提高就业率:文化旅游产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5. 增进国际交流:文化旅游产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增进国际交流,促进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
为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规范,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带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企业则需要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高行业竞争力。社会各界需要加强文化宣传和文化传承,共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十、安徽省十大支柱产业发展概况?
来自省统计局的信息显示,2013年,全省工业支柱行业平稳较快发展,规模以上40个行业大类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产值位居前10位的支柱行业呈现总量扩张、贡献过半、发展好于全国的良好态势,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
产值位居前10位的支柱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去年,十大支柱行业工业总产值均超过千亿元,累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2.8%,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超4000亿元;增加值均超过300亿元,累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6.1%,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达973.7亿元。
十大支柱行业中,有8个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有8个行业利润增幅高于全国,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高123.4个、58.1个、13.4个和11.5个百分点。
行业贡献率过半,行业企业数大幅增加。去年,十大支柱行业累计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拉动增长7.3个百分点。去年十大支柱行业企业户数累计达8277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4.8%。总户数比上年增加111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净增企业户数的52.2%,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均超100家,行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省统计局分析指出,壮大工业支柱行业,应当把加快发展新兴行业与改造提升传统行业结合起来,通过原行业产业集群中产业链的延伸,发展较好的行业集群,在上下游的一些环节上培育出新的行业集群,增大行业集群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形成行业集群网络,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