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在设计中体现意境的审美?
1.情景交融
环境设计关注的主要是情景间的协调,所以情景交融可以作为意境的一个审美前提。情景交融指的是,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审美认知以及特性间的联系。对于情景交融的形成来说,有一定的哲学前提,儒家以及道家方面的思想均觉得可以作为自然界的一个成分,均追寻并要触及“天人合一”的境界,然而这需要对意境有极深得理解,再就是此也给情景交融提供一个大的前提。“情景交融”作为意境的一个一般特性,其中的情景要进行相互交错融合以及统一和谐。
2.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作为环境设计里面创作和形成意境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但虚实能够表明环境设计里面意境审美的特质以及定律。虚也就是虛境,也就是说环境设计表象外的审美层次,实也就是实境,也就是环境设计创作里面的真实意象,虚与实体现出了我国古时人们的世界以及宇宙的观念,在本质上表现出我国环境设计的审美情感。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虚实结合,对于意境的表达具有特定的意义,遇到这种方式可以体现意境的魅力。虽然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基础,但情与景如果离开了中国美学虚实相生的美学理想,不能在虚实结合中相互转化,展示宇宙无相生的审美理想,不能在虚实结合中相互转化,展示宇宙无限的生命图景,就谈不上什么意境的创造。
3.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是最真实和自然,再就是最引人喜爱的。清水芙蓉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可以作为我国古时追求和崇尚的一种美感艺术。对这种自然之美的发展和传承,众环境设计师都要进行相应的思考。对于自然之美的思想渊源来说,其源于道家倡行的自然之道。当前的环境设计意境正在追寻所谓的自然之美,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就是追寻清新脱俗,一个就是追寻返朴归真,即自然以及平淡美。而我们知道,自然平淡的艺术美并非信手拈来,自然美是去掉雕琢之后的自然,所有具有自然美的作品都是经过推敲、琢磨;最后才成为看似不假雕琢的浑然天成的艺术精品。因此在实际过程中的“自然之美”不宜强求,而应该追求自然之根本。
二、贝壳的审美价值?
贝壳按体型及花纹作为审美价值,比如砗磲,就以大小划分价值高低;其他的海螺,以螺壳花纹的图案美感划分价值高低
三、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要不断实现人生目标。
每当回首往事,不要为碌碌无为而悔恨,要做到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活到老奋斗到老,如果光图享受,生命就像镜中花,云中月一点意义也没有。
四、如何提高审美价值观?
其实我也是门外汉了,但是我个人觉得多看书,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都是可以陶冶情操的,只有一个好的心态才能有一个好的审美观。
推荐给你我比较喜欢的两本关于中国美学的书,一本是李厚泽的《美的历程》,另一本是朱光潜的《谈美》。当然光看看书也只能是一个基础,你还需要多见识一些,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
了解一个东西要从它的时代背景,作者性格等等入手,这些都需要你长期的积累~加油哦~
五、雅舍是如何体现作者审美理想的?
梁实秋雅舍表达了作者忘怀得失、甘居淡泊的人生态度。
《雅舍》是近现代文学家梁实秋于1940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作者所居陋室——“雅舍”的建筑方式、地理位置、内部陈设以及作者在其中居住的种种生活状况和感受的描写。全文语言典雅清朗而又富于幽默感,偶用文言词句,也是信笔而至,雅俗共赏。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雅舍位于重庆北碚城区内。抗战时期,梁实秋来北碚定居,1939年5月年同吴景超共同在主湾山腰购得一栋平房,以景超妻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梁实秋居住于其中的一室一厅,在“雅舍”举行聚会,招待宾客。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热闹非凡。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开篇,其写于1940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作者将居住的陋室调侃为“雅舍”,如实描述了雅舍的简陋与困扰,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以寓所为题抒写个人独特的感怀。
2、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六、简答题: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属性?
文学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审美。
文学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从审美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文学以其对美的追求、建构、揭示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揭示的,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内涵的意义和价值。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显现。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或者对丑的表现达到了神似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悲剧表现丑暂时压到了美,也能因为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获得审美意义。所以,判断一部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写了丑,而取决于作家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把握。 2.文学是人学 其一,文学以人为对象,展示人的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研究人的灵魂。其二,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从而体现了文学以审美方式来把握生活的特点。 3.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这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对象化帮助作家塑造艺术形象、选取题材、从整体上把握生活)七、体现宋代审美倾向的是?
宋代审美趋向于追求自然之美、保守之形,形成了一种清雅之貌的服饰风格、质朴之颜的妆容风格、端秀之髻的发式风格、纤细之体的身型审美风格、袖珍之足的足型审美风格,并对后世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是“理学”影响深远。
宋代的"理学"它将儒家理学结合道、禅宗的理论思想,用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其目的是以礼制规范社会,"存天理、灭人欲"是其主要特点。
北宋和南宋诸多理学家的努力,"格物穷理"的思维方式被宋人普遍认可。他们的心态也逐渐开始倾向于理想思辨,他们的审美方式更是因此而变为"观物必造其质"。同时,他们的行为方式开始谨遵社会伦理,他们的审美方式也因此趋于保守。
八、体现审美与修养的事?
哲人说:修养,是智力最高的证明。的确,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那么这个人才会让别人看得起,让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崇拜。可见,修养是人生的试金石。
修养,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大度,是一种气魄,是一种风格,是那么清新自然,那么无尘无染。
对于修养,伏尔泰说:“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同的不是出身而是修养。”阿密埃尔说:“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修养的影响力。”
正因为具有修养的力量,才有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洒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可见,修养的力量无法比拟,修养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这种强大的力量,修养才成为了人生的试金石。
康熙年间,尚书张英家人与邻居为整修府第,地界不清而发生争执。张英得知,只做一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立即让出三尺之地,而邻居也让出三尺之地,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街道。张英是有修养的,正是因为他崇高的修养感染了周围的人,自己也彰显了自身的魅力所在。他秉承着“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态度,化解了两家的恩怨,他是伟大的,他的人生是光芒万丈的。可见,具有修养的人,他的人格魅力才会显现在世人面前。
芸芸众生,每天都在奔走,熙熙攘攘,不绝于途。在这条跑道上,你必须展示你独有的道德素质,否则你就不会登上成功的宝塔。
近来社会,人们的无道德修养现象愈加频繁,在公共设施上搞破坏,在雕塑上乱刻乱画……这些都记录了这个人在当时一切没有修养的行为。这应该是可耻的,这些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将会给众人留下什么印象,即使他们在别处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的荒唐行为已载入史册,不容涂抹。
修养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修养是火,燃烧生命之源。让我们秉承修养之火把,走向未来,来创造人生的奇迹,擦亮这一颗试金石!
九、如何快速提高对服装的审美能力?
1.多留意观察,看杂志,另外,走在街上、商场,多观察别人是怎么搭配的,有没有很突兀?
2.观察时可以锁定一个重点,比如这一阶段想搭鞋子,就多看有哪些鞋子,都可以搭配哪些衣服,路上行人搭配的好看吗,自己观察思考。
3.了解最基本的色系搭配。
十、谈谈艺术的审美价值?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指艺术对人产生的审美意义和心理效能。凡能引起主观审美感受的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真正杰出的艺术作品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普遍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的第一价值,或称为自律性价值,是将艺术和其他东西相区分的根本标志,也是区别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的判断标准。